摸鱼 生活 Rules & Tips
1. 遵守中国大陆相关法律法规
2. 推崇善意、理性的交流方式
3. 反对无病呻吟
4. 不要轻易对他人的选择下定义
5. 反对性别、种族、职业等歧视
6. 发帖留联系方式请加密 Base64
7. 提倡独立思考,反对无脑跟风

所谓大 V 口中垃圾书,你会读吗?

查看: 53542|回复: 92
3
虫子 发表于 2017-7-13 00:58:36
虫友宝龙发了一张来自知乎的截图:

007.jpeg

然后接下来与另一位虫友薛西弗斯的对话截图:

008.jpeg

薛西弗斯的回复是很有独立思考精神的,然后我再就关于书的鄙视论谈一谈我的看法,和各位交流学习!

关于「知乎上你读过最后悔的一本书?」下面这个叫王云霄的答主的回答,我看了下在宝龙截图的基础上又补充了不少,说自己知乎 300W 粉被这个回答洗得只剩 2W 了云云,看来真如其介绍语——是个大 V,所以题目中的大 V 即来自于此——更取在其粉丝或者某些人心目中有地位的人之意。

书当然有优劣之分,但是别人叫好的书你不一定读的出味道,别人嗤之以鼻的书你也许读出了共鸣。如同编程语言、各大菜系等很多领域一样,文学或者叫读书品味也存在着鄙视链。

我也有鄙视,比如成功学类书,比如上面那位答主提到的郭敬明,事实上我连看都没看过此类书(所以开始犯迷糊:我这鄙视从何而来呢?也许是比较零散的坏印象的累积吧)== 而相反如余秋雨,我在社区送书第一期:有没有一本书深深地影响了你?提到过他的作品之于初中时我的影响。我说过此人有争议,包括人品和文风等。但是我从其作品里感受到或者说被影响到的不是文风(堂皇转眼凋零,喧腾是短命的别名),是客观上于己于人有益的东西,这点我深信不疑。

你不必因为某大 V(这里是泛指)骂了你读过的某部作品垃圾而开始怀疑自己——如果你尚觉得从那作品中获得了有益的东西。

你更不必因为来自某方批评的声音而竟然不敢去碰那些书,仿佛触碰即自取其辱。

如果一样东西受到来自全体人类的攻讦那就得迟疑下了,而这样的东西应当不存在,因为善恶、黑白、喜丧、恩仇......没有哪一面独立存在。

这种鄙视链在足球世界也存在?你骂我「白衣飘飘,全家报销」,我骂你「一日红蓝,终生脑残」;我说蓝色是伦敦富人区的天生骄傲,你说主队屹立时我团还在娘胎吃X......各个地区、各个俱乐部、具体到球员,在足球竞技水平当然也有高低优劣之分,我们看到的是豪门拥有无数的支持者,但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球会也有死忠!甚至这些小球会的死忠球迷所在的城市同时就有另一家世界豪门。但是花开两朵,他们偏爱这一支!不是赌气,不是少数派优越感,是他们从自己的主队那里感受到了对自己至关重要的东西!这也并不妨碍他们承认另一支同城豪门的伟大,不妨碍他们欣赏别人更华丽的足球。因为在一个理性的球迷眼里,他们知道什么是客观,什么是主观,什么是于己于人有益......就像截图中虫友薛西弗斯所言。

最好的球迷在享受和传播足球的快乐,最坏的「球迷」在互骂傻逼且乐此不疲。

最后我留一个问题:假如你同时欣赏罗永浩和高晓松(并且不知道他俩有任何瓜葛),而突然有一天你发现罗骂高是羊驼,高说罗没啥学历文化(互骂是一个事实),你会如何处理这两个人物在你认知世界的存在?是研究个高低优劣,然后抛弃一方?是兼容并包?还是去你大爷的狗咬狗都滚蛋?
小范bairoe 发表于 2017-7-13 08:59:03
如果别人说的就对,社会咋发展,每个人有自己的看法,又不是定理,一个标准。

文学不是数学对就是对,错就错。

看红楼梦的人千千万,有人批判,有人说是黄书,有人说是好书,也有人说是名著。

莎士比亚名言: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's eyes.

自己喜欢就好
麦兜咕噜咕 发表于 2019-6-29 18:41:35
好书与坏书,真的有必要区分吗? 书没有好坏,在一定的阶段只要它符合你的胃口,那么它对你来说就是有用的书。正准备安静地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,正因为别人说“这本书很垃圾还很无聊”而打击自己的读书心情吗?别人评断好坏的标准与你不一样,只有你把它读完之后,才有资格说它是适合你还是不适合你(在此处我不用“好坏”二字来对书籍进行粗略的分类)。

就算这本书不适合你,但它也是有用处的,它可以让你更加清晰的知道自己真正的读书类型,认知与意识也会有所提高,最重要的是"脑子里有留下了一个观念",这个观念是很重要的。日后,可能会在一定的情境下,突然被调用出来,与灵感类似。好坏先别着急做出判断,读的书多了,自己的读书风格会变得越来越明确。

下面是我的读书是的情景,希望对大家有参考的价值:

我读书时,先找见自己想读的书,好坏先不判断,读完再说,我相信读完之后在某些方面定会给我帮助,同时也会有意外的收获。

我推荐几本书:《相约星期二》《月亮与六便士》 看看这两本书是否适合大家,如果在当前阶段不适合自己,弃之,不恋;如果对一些人有帮助,我会对你们说“我能帮助你们,真的很荣幸,一起共同进步吧”。{:5_151:}

劳什子 发表于 2017-7-13 01:24:10
他人之思于我只是借鉴,我相信我自己的判断。
left_freckle 发表于 2018-2-28 11:33:47
他说蠢就蠢?我要自己读一篇,亲自判断是书蠢还是他蠢!
 楼主| 虫子 发表于 2017-7-13 13:00:01
虫友对话粘贴:

井底之蛤
空谈好书坏书都是耍流氓,那些所谓名著,往往是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的,不了解那个背景,也就走马观花看个热闹,和看故事会没什么区别。事实上,读书一大忌讳就是总在意什么好书坏书,许纪霖的话,一个优秀的人,会读书的人,通常有两套知识,一个是他的核心知识,那就要读经典,一个是背景知识,需要你泛读,有这两套知识组合起来,能做好任何事情。经典要读,毕竟其中的真知与谬误在千百年前激起的涟漪,直到今天仍然在寂静中影响着我们,而即使是“坏书”,也要看它们到底怎么坏,又是如何既坏又被人追捧,这里边就藏着耐人寻味的内容。尽可能竭泽而渔,看得多了,自然就有了辨别力和贯通感。胡适就这样写过:“王安石先生答曾子固書裏說:“ ……讀經而已,則不足以知經,故自百家諸子之書,至‘難經’‘素問’‘本草’諸小說,無所不讀;農夫女工,無所不問;然後於經能知其大體而無懷疑。蓋後世學者與先王之時異矣,不如是,不足以盡聖人故也。……致其知而後讀,以有所去取,故異學不能亂也。惟其不能亂,故能有所去取者,所以明吾道而已……” 他“讀經而已,則不足以知經。”我們要推開去說:讀一書而已,則不足以知其書。”取百家之观点,方能自成体系

井底之蛤 2017/7/13 12:36:18
答主应该挺反感泛泛而谈的大道理,现在好多人反鸡汤,我觉得只是打着反鸡汤的旗号行反智之实,真正的水货是小问题说成大道理的毒性,重细节不管辩证,只看重方法论而轻视核心问题,也就是所谓“重术不重道”,而且令人焦虑。其实广义上来说,涉及心理同时包括人生方向的东西,都是鸡汤。,《道德经》,《沉思录》,《忏悔录》,《爱弥儿》也是鸡汤,欣赏不了这些,也挺遗憾的

井底之蛤 2017/7/13 12:37:57
我始终认为,“坏书”还是要看的,都窝在象牙塔里研究“阳春白雪”的学问,和普通人就有认知鸿沟了,就像康梁那帮人,他们的变革那么无力就是因为难以与民众交流,不接地气,总之一句话,优秀的人不会因为看了些“坏书”就变蠢才,庸众也不会因为看了些“坏书”就达成世俗意义上的成功。

《梦起飞的地方》 2017/7/13 12:40:35
看书有两种娱乐和学习,以娱乐为目的随心所欲,只要是书,只要你喜欢那就是好书。与学习为目的专业书籍逻辑清晰,问题严谨,内容真实为好书。以学习为目的的职场,观点,逻辑方面的书你看了有收获,这种收获能在生活中提高你对某类或某件事的处理能力为好书。

《梦起飞的地方》 2017/7/13 12:42:15
观点不和就人生攻击,看法不一就一定要驳倒对方本省就是一种低质量的水平。读书,交流是为了相互讨论之后相互提高,而不是人身攻击。

井底之蛤 2017/7/13 12:43:57
对一个单纯想散播戾气的粗鄙之徒,大家这么认真分析倒像是较真了

//Nic 2017/7/13 12:48:49
先别因为对方是大V而急着怀疑自己,大V的身份标识附带权威属性,我们就容易走入他说的都对的迷思。主观的结论需要客观判断,怎么解答?有人说存在即合理,但是合理不代表正确,小时代电影烂吗?好了我知道了,小时代电影合理在于对于资本家是合理的,人们需要赚钱,而对于粉丝,别人把臆想世界具象化了。需求和满足,是合理。三观叫正不正确的问题。
《梦起飞的地方》 2017/7/13 12:48:54
看书分两类,一是广泛阅读了解世界百态,一是专业阅读提高某一方面深度。不同的目的看书的方法是不一样。相对论对大多数人那就是废纸,不代表他不好,金瓶梅被禁也不是说他比红楼梦劣质。不同的人,不同的爱好,不同的职业,不同的年龄对同一本书的意义和价值是不一样的。

//Nic 2017/7/13 12:51:14
没有人生来就会走路,况且答主列出来的书有些还具有争议性,只有结论的指导性意见难道就一定正确吗。

《梦起飞的地方》 2017/7/13 12:51:52
我认为王云宵的看法对于我一个工科男来说是有道理的。对于文学创作以及感性的人来说或许是一塌糊涂

井底之蛤 2017/7/13 12:52:33
我是第一次看到反乌托邦三部曲被黑

//Nic 2017/7/13 12:53:37
当你看到课后作业答案只有一个简短结论,而不知道其中过程,答案就只剩下完成任务的手段,你的老师会用罚站告诉你,没有证明过程的结果都不具备参考性

井底之蛤 2017/7/13 12:54:08
还有沉思录,很多人将沉思录与网上粗制滥造的毒鸡汤划等号,回过头来我们总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与书中的话语重合,我们只是未曾停下来沉思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,如帕斯卡尔说:"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",作为王者的作者也是时常围绕如何成为优秀的王来思索,我们在书中看到他的思考,投影到自己身上思索自己的身份及对其的思考,优秀的图书不光是教人道理,引发读者自己的思考是很重要的,这就是我喜欢它的原因。

《梦起飞的地方》 2017/7/13 12:54:42
@井底之蛤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那是因为你一直在屏蔽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人。在关注与自己有共同点的人和事件。突然冒出一个观点不一致出现的

蓝色火焰 发表于 2019-7-1 13:59:37
1000个人心目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。

不要盲从不要随波逐流,也不要过分固执,其中的度要自己把握。

我会听你说,但是我不一定听你的,别人的建议和意见或许有帮助但是自己的事情还是要自己做的。

小时候就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不是吗?
小时候就学习了小马过河的故事,不是吗?
。。。

很多小时候就知道的道理,偏偏长大了会忘记,为什么呢?这个世界在变,我们也在变。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!
飞鸟吃鱼 发表于 2017-7-13 10:45:20
他人的意见可以做参考,但不能全信。

因为你们的三观、从事行业、受教育经历的不同,同时每个人人生阶段想要&需要看的内容也不同。

同样一本书,你过几年看来可能是辣鸡,但是当下有所裨益,你能从中获取某些当下需要的东西甚至鸡汤动力也好,那就是一本好书,也就值得一读。

还有,某些人人夸赞的经典,要是读半个小时觉得无法看下去那就放一边吧,等某天你突然灵光一闪觉得那本书好像可以开始看懂了的时候再看,强看经典其实没什么意义。

以上均为个人观点,欢迎批评指正以及反驳。以及,《一个人的朝圣》是辣鸡。这条不接受批评和反驳。
AIElly 发表于 2017-7-13 10:43:20
看过《摆渡人》,觉得是最没意义的书。
Rankagai 发表于 2019-6-30 14:01:28
这篇知乎回答是用来炸鱼的么?

很明显,阅读文学作品(小说)没有阅读教科书或者某个领域里的专著实用——但不代表小说就不用去读,更不能直接下断言“某小说是垃圾”。

以他举的《1984》为例,此人认为读这本小说不如读人口原理,资本论,国富论——这是出于实用目的考量。抱着“读小说一定要有所收获”的心态读,《1984》带来的观念革新自然不如学科专著了,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像作者描述的一样,作者只是在想象与捏造故事。我们本该就知道,文学是虚幻的,因此就不该抱着对“获取实用的知识”的期待进入文学文本,否则只能看到失望。文学是语言的综合,是作者虚构的审美对象。读文学,实际上是在窥探作者的经验想法,培养审美能力。当然文学能在一定程度中加深我们对现实的认识,但文学不是为了获得关于社会运作的知识而诞生的的,知识上出现偏差也无可厚非。

解读《1984》,大家想到的都是主流解读——反极quan。但故事不该到此结束——一个认真的读者应该阅读《1984》,甚至阅读相关材料,寻找为何“反极quan”解读方式成为主流的原因所在(这就进入了文化研究与文学批评的领域)。或者干脆放弃政治相关的部分,只欣赏语言和修辞,学习故事框架安排与悬念设置。读者甚至可以为了其他目的读书(发朋友圈,是社交资本),但不能因为自己放弃深层次解读,就放肆地批评某本书是“垃圾”。

关于文学有没有用,欢迎阅读卡勒的《文学理论入门》。
——————
一种观点是,《1984》此书本来是为了反对理性主义,但从出版起,便被包装成为反苏共的政治武器,随后效仿其写法者更多,这一大类小说对政治现实的反思性越来越少,甚至可以直接机械化制造。
黑暗中的窥探者 发表于 2018-3-15 02:24:17
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宫刑。

啊不,躬行。

唉,做片子嘛,熬夜是经常啦。
红枫 发表于 2017-7-13 07:27:12
是的,「薛西弗斯」说的不错,之前看过一本书《简明写作教程》 里面有提到一个关于写作的能力,就是博览,博览就是阅读的广度,我们无论是经济学,管理学,小说,工具书,都是要去阅读,这可以提高你的阅读广度。至于客观感受,走自己的路,让别人说去吧,行动起来才是真理。
myashui 发表于 2017-7-13 08:29:28
真正喜欢看书的并不会因为陌生人或者这些大V一句话就放弃,喜欢看书之人自己会去找书看,书都没看过就认为这书垃圾的,也是随波逐流,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“标准”,但因为你的身份或者利益需要也好,故意卖弄也好,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其他人,应该嗤之以鼻。
atom 发表于 2017-7-13 09:43:23
大V是谁?整不好还是个假的呢!  所以只参考就可以。 他有对一本书的评价,那是他的知识体系里出来的东西,难不成我连评价都得跟他们一样?不至于吧,所以嘛不必要迷信。

因为定力比较差,所以看书看电影什么的一般都不会先去看评论,总觉得这样会影响我自己对作品的判断,看待时候难免的会带入别人的评论场景,太不值  像是替别人又看了一遍。

最后一个问题,很不巧两个人我都喜欢。

但高要更喜欢一点,是因为几年前我觉得有人竟然这么牛x能去过那么多的地方,知道那么多的东西,说话还挺逗乐,就顺便喜欢喜欢吧,然后就是好几年,后来才发现这货原来我早认识呀哈哈哈哈……

喜欢罗完全是因为说话逗乐和闪念胶囊,除此之外再无了解。如果后边再有此类提高效率,让人心动的产品的话,可能就路转粉了。
两人在我这儿没有冲突,所以暂且都喜欢着吧!

AIElly 发表于 2017-7-13 10:42:30
看到虫子的这篇文,再看看朋友极力推荐的的《小王子》今天刚到货。。 好尴尬。
Forevo 发表于 2017-7-13 14:12:00
读自己喜欢的书,自然可以获得自己的成长~没事惹那么多是是非非做什么
无限荒诞流 发表于 2017-7-13 15:28:17
有些人是通过贬低他人来借机抬高自己,就这
耄大虫 发表于 2017-7-13 16:40:54
读书就是让人快活的,就是让人深思的,就是让人在头脑中走过别人走过的路和曾经的思索。读书有三个缘由,一个是娱乐,一个是增加自己的理解力,一个是获取资料,其中,我觉得只有能够一步增加自己的理解力才算好的读书,能够让自己深度思考的才是好书。但如何判断这些书值不值读下去,看他符合了你的什么目的。如果你只是想娱乐,那么很多在其他人眼中的垃圾也是你眼中的好书。归根到底,读书都是很个人的事情。书籍无好坏,但是人有分辨。
耄大虫 发表于 2017-7-13 16:44:36
AIElly 发表于 2017-7-13 10:43
看过《摆渡人》,觉得是最没意义的书。

加一,摆渡人真是很无聊,读网文我都没觉得这么坑过,可见现在的畅销书是如此的鱼龙混杂
蜗牛与黄鹂鸟 发表于 2017-7-13 20:02:23
不会。我认为读书就是通过文字,还原作者的部分形象。通过发现作者形象里的自己感兴趣的点,而拍手叫绝或踱步沉思,从而达到颅内高潮。毕竟最性感的器官是大脑。

读书当然是读自己喜欢的呀。喜欢这件事因人而异,没有调查是没有发言权的。

额,我选书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是豆瓣评分。所以请首先在高分的书进行筛选。所以请首先在高分的书进行筛选。

所以请首先在高分的书进行筛选。(尽量避开现眼前的畅销书,让子弹飞一会)

最后,好期待张佳玮(知乎超级大v,感觉从娘胎里就开始读书了,读书无数啊。)对于这个“狗大v”所发的言论进行评价。
xiaofan1991 发表于 2017-7-13 20:18:58
1.人生苦短,尽量多读大家公认的一些经典,肯定是性价比极高的。
2.至于大V的话,个人觉得,如果纯粹是主观评判而不详细解释原因,想必也不能服人。
3.很多书,只有当你去翻了,你才知道她
怎么样,小时候我觉得很多名著写的跟屎一样,长大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当年傻。
4.另外,罗和高的高低我觉得还是可以判定的,毕竟都是一手的得天独厚的材料,无人可比啊。
①只蚊子 发表于 2017-7-13 21:57:15
动物庄园  小王子  追风筝的人  我都看了,而且看的时候深陷其中根本停不下来,我觉得名著之所以被称为名著还是有一定内涵的,不会因为个别人的贬低而失去其本身的价值,我一般选择阅读一本陌生的书之前都会先试读一下,如果合口味就会一鼓作气看完,否则会被我归为“永远不会再打开”的那一类,当然这种方法也有失误的时候,四年前买的《百年孤独》因为搞不清人名而看不下去一直在吃灰,最近拿出来准备沉下心来耐着性子再看一看,建议推出一个镜像问题“大V推荐你看一本书,看了一点你觉得不是很好看,你是否还会硬着头皮看完”
leshuigutong 发表于 2017-7-14 07:13:40
别人说不好吃就不吃了,别人说不好看就不看了。每个人的品味都不同的,不必过于关注他人的看法,况且书海浩繁,只有多读书才能分得清好快,优劣,俗雅,动辄贬低他人和书籍不知道自己有写过些什么大作。
AIElly 发表于 2017-7-14 11:27:38
耄大虫 发表于 2017-7-13 16:44
加一,摆渡人真是很无聊,读网文我都没觉得这么坑过,可见现在的畅销书是如此的鱼龙混杂
...


岗真, 龙应台的书,也是看不进去的。
蛮凸 发表于 2017-7-14 11:44:38
怎么说呢,这是一件很主观的事,也没有什么标准。大V不代表真理,但好的意见也可以采取。每个人有权利选择怎么挥霍他的时间,选择什么样的书看,这是他的权利。没有什么是一定肯定必须的,言之凿凿的评价一件事,也应该对它保持警惕。
百禾 发表于 2017-7-14 18:42:39
没有读书没有发言权呀!

若是没读过《1984》、《动物农场》,哪里有资格发表评论,那不成了弄虚作假。读过方可评价。

想来知乎里的王云霄是都读过了的。所列举《国富论》、《资本论》等书籍都是学科乃至人类经典书目。身边也有读了经典书目便看不上部分小说了的。我想,他们想描述的不是这样一本奥威尔的书是垃圾,而是随着自身阅读的积累和阅读层次的提高,作出了差异化选择。
Neuron 发表于 2017-7-14 22:36:38
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;他山之玉,可以烟灭。在取者自处耳。
Noxians 发表于 2017-7-14 23:35:43
为什么我恰恰相反?他们说某某书垃圾我偏要读读,可能是我的三观不正吧。另外小王子我是读过的,郭敬明的也很喜欢。我知道资本论国富论确实有深度,但也不排除其他的书垃圾吧。在我的理解中,没有什么书是垃圾的,甚至那些网络小说我也觉得有其存在的意义。

一本书总有他存在的价值,像我这样平凡的人类,哪本书都需仰望。
Jackdaw 发表于 2017-7-15 11:14:28
看书这件事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,没有什么是非读不可的,也没有什么是一定不能读的。不过在读书的不同阶段应该有所选择,比如在初入一个领域的时候,应该按照前人的指路书走,不能乱看书容易走歪路,而如果是自己以后专精的领域或者说准备在此领域下功夫的,我认为应该入门之后各种书都要看。
板凳呀 发表于 2017-7-15 22:09:06
考研正好复习到马原,只想甩一句话: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。别人对这本书不感冒,说它辣鸡,参考下就够了,别当真,自己去读读看看是不是真的那么不值得看
阿废阿废啊 发表于 2017-8-10 00:46:22
网络上基于情绪或者立场来评判事物的人太多,每一个人都想表达,却没有人想弄清楚问题的本质是什么,只是用很肤浅的证据与推论就不断妄下结论。网络的弊病不在于冲突,而在冲突都只是流于情绪化地各说各话,理性缺位。表达和沟通的本质是“正确地表现自我”,关键字是“正确”而不是“自我”。还是客观点说话,这么主观说这知乎主会喷死
讨饭人家 发表于 2017-8-10 08:06:35
仅从我看过的三本书的排名  文化苦旅<追风筝的人<生命不可承受之轻
文化苦旅文笔单一,他写的美我感受不到
追风筝的人 结构与情节明显 想表达的意义也清楚
生命不可承受之轻  文笔细腻 情感丰富 意义深刻
青宴 发表于 2017-8-10 15:06:51
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萝卜青菜各有所爱

认识20年的发小,环境高度一致,还可能你爱苦瓜,我爱香菜,何况是素不相识的大V。

大V可能从小顺遂,觉得一切苦难的描写都显得虚构,弃之敝履;我可能磕磕绊绊,对这些切身的描写,悲从中来,无比认同,差异就产生了。
追随大V品味,也许他真的能帮你筛选一部分你想要的,同时也可能错失你爱的。

大V品味不是你的,你的品味也不是大V的,谁也不能完完全全被代表。

是骡子是马,自己溜溜才知道。
这是我的虫账号 发表于 2017-8-10 16:02:25
我会把某大V屏蔽
kevin 发表于 2017-9-8 09:57:21
否定这些经典的书的人本身就自以为是,所以评价自以为是的人没有意义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虫部落 陕ICP备14001577号-1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015号联系我们FAQ关于虫部落免责声明虫部落生存法则蛙先知RSS

Build with for "make search easier" Copyright © 2013-2025. Powered by Discuz! GMT+8, 2025-8-19 00:10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