摸鱼 生活 Rules & Tips
1. 遵守中国大陆相关法律法规
2. 推崇善意、理性的交流方式
3. 反对无病呻吟
4. 不要轻易对他人的选择下定义
5. 反对性别、种族、职业等歧视
6. 发帖留联系方式请加密 Base64
7. 提倡独立思考,反对无脑跟风

感觉越来越难集中注意力

查看: 2331|回复: 16
爱做梦的Edicy 发表于 2025-6-23 00:26:16
为什么感觉现在越来越难专注了,无论做什么事情,看视频也要,读书学习也好,都很难集中注意力,有种大脑有团雾一样,时常感觉大脑卡顿,也很难去思考一些问题,感觉也越来越不太喜欢跟陌生人聊天,感觉一整天迷迷糊糊的,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也特别容易分神,注意力很难集中,虫友们是否也有遇到这方面的问题,如何解决呢?
ccoollaa 发表于 2025-6-23 08:46:09
可以搜预防老年痴呆的方法,老年痴呆年化概率愈来愈高了。

推荐方法
可以试着在部落去解答别人的问题、交流、搜索发出自己声音。
如果觉得严重的话就去医院检查测试下~
难忘过往 发表于 2025-6-26 09:47:40
一句话,大脑经常不用了,特别是现在大模型一出,问题不用自己思考,特别是有人一刷刷一天的手机
may5 发表于 2025-6-23 17:31:21
和你有同样的感觉。想了一下解决办法就是少刷短视频还有快餐小说,多加入一点长小说,学习新东西。另外还有一个锻炼脑力的小程序叫 风体脑训练 ~我也是某书推荐的,非常好用。可以去给开发者一个五星好评或者赞赏,因为小程序良心到内部没有任何广告。
永远的星 发表于 2025-6-26 21:07:53
我的解决方案是,卸载抖音快手b站等,碎片化信息繁多的软件,建立信息甄别机制,一旦看到特别吸引人的标题,不要点进去,想想自己到底是来干什么的,然后对他进行移除训练软件推荐系统。
关于脑雾解决方案,立马停下手中工作,洗脸深呼吸眼保健操三件套放松自己,做最具体的最无脑的下一步计划,慢慢开展工作。制定番茄时间控制节奏,剥离,切片,置换任务。
剥离: 砍掉当前环节的非必要步骤(例:PPT先做文字框架,放弃找配图)
切片: 把剩余任务切成“5分钟可完成”颗粒度(例:“整理第3章数据” → “整理3.1小节表格”)
置换: 用低认知负荷动作替代(写不出结论 → 先列3个关键词)
Cody 发表于 2025-6-26 16:04:36
我目前情况也是整天感觉脑子里面雾蒙蒙的,脑袋里有一团迷雾,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来精神,什么事也不想做,只想躺着。
就算喝咖啡,红牛(上个月喝了2箱红牛,可能是免疫了),茶也没有一点提神的效果。全身乏力,对什么都不感兴趣,有一种过一天是一天的感觉。
而且尽管每天都睡够了8小时,但是始终感觉自己没睡醒,需要更多的睡眠。前两天去做过体检,除了脂肪肝以外,其他全部正常。所以我怀疑自己只是在自耗,是精神层面上出了问题。所以我打算开始锻炼身体,每天健身房打卡,然后找一个兴趣爱好并坚持下去,看看是否能够好转。
TOUOT 发表于 2025-6-25 11:23:57
李笑来 《专注的真相》

01 专注的9个真相
1、多巴胺不是什么「快乐物质」,直接刺激多巴胺分泌的,其实是「惊喜的可能」。
2、注意力>时间>金钱。资讯越发达,注意力越稀缺。
3、不能把成瘾行为仅仅当作一个“坏习惯”。
4、我们要戒掉什么坏习惯时,恐惧是最有效的工具。
5、利用恐惧让自己清醒,或者给自己「洗脑」。
6、这个世界,只有你注意到的才是你的。
7、注意力涣散,抵制不了诱惑,是因为你「价值观」缺失或者不够坚定。
8、脑力的核心属性——排他性资源,用它做这个就不能用它做那个。
9、深入,专注,靠的并不是聪明,而是时间和积累。

02我的实战应用

最后总结一下,看了本书加上我的日常实践,我应对刷视频不专注的方法:
1、用恐惧清醒:刷视频对我的大脑有不可逆的损坏!所以我必须做出环境隔离——
卸载APP、设置使用时长、不能卸载的关闭短视频入口、去图书馆办公等等。
2、用「好的」挤掉「坏的」:我琢磨了下,其实比短视频有意思的事有很多——
读推理小说、看漫画、日常绘画、外出探索、跑步+听播客、做美食、参加线下体验等等,做了这些事情一天过得非常充实了,根本没时间刷视频。
3、给自己洗脑:我是一个从来不刷视频的人。我要做的这件事情,真值我人生的 1/10000 吗?
4、价值观排序:睡眠>运动>放松>学习>工作

原文: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1893425544659435568






古墩墩是一只狗 发表于 2025-6-24 18:07:56
几点心得
1.首先8楼说的非常认可,精神状态非常重要,一定要避免熬夜,做好睡眠管理,可以适当锻炼,比如骑行, 健身等。
2.如果学习时喜欢看手机,可以将手机的APP的使用时长限制功能打开,限制某些APP的使用时长。(这里可以了解一下福格行为模型,减少行为的提示,避免行为的发生)
3.结构化输出倒逼输入,比如看一本的书,对某一章节的知识进行思维导图的输出(推荐ProcessOn),有输出和目标更能集中精力。
4.另外可以买个番茄时钟,(不推荐用手机APP看到手机就很容易干其他事情了),可以定时40分钟学习,然后休息10-20分钟之类的。
5.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爱好上锻炼自己的注意力,比如我自己喜欢周末早上,早起去公园拍照,对画画草草思考构图,研究各种机位,感兴趣的爱好可以让自己更集中精力投入到事物里。
先分享这几点,希望有所帮助。
Taooao 发表于 2025-6-24 15:23:47
有可能是睡眠质量不佳,可以看看自己是否阴虚了,调理下身体
zqgbbb 发表于 2025-6-23 09:36:54
适应比解决效果更好一些
szbook 发表于 2025-6-23 10:51:48
这是常态,
习惯他适应他,没有解决的好办法;
 楼主| 爱做梦的Edicy 发表于 2025-6-23 22:43:11
may5 发表于 2025-6-23 17:31
和你有同样的感觉。想了一下解决办法就是少刷短视频还有快餐小说,多加入一点长小说,学习新东西。另外还有 ...

好的,感谢,我试试
homejun 发表于 2025-6-24 07:21:02
看看中医,调理一下身体
 楼主| 爱做梦的Edicy 发表于 2025-6-24 19:25:53
感谢各位虫友的解答,我似乎找到原因了,因为年纪慢慢大了,却还保持跟年轻时候的不良生活规律,所以会感觉慢慢在精神和身体方面慢慢在变差,最近开始锻炼和早睡早起,似乎精神各方面都有一些改善
阿良 发表于 2025-6-25 11:35:09
        !!!在一切行动和调整开始之前,这边建议先去大医院做个全身检查。
        先确保身体健康,至少没啥隐患的情况下,调理生理,心理,环境,社交。
        具体执行还是依据个人情况自行调整为好,不了解楼主的确切情况,还请酌情观看。
        楼主说的这些现象,都可以说是自身能量不足,或者用“精力”、“活力”一类的词都行,怎么好理解怎么来,供能不足导致大脑/整个身体进入低功耗低效率的运转模式。比如现在大伙的手机电池,低电量了就会告警提示,没电快关机了就会强制关闭很多功能,然而有的手机一整天下来都不用充电,有的手机几个小时可能就不行了,这说明个体的量是有差异的对吧;当然不同人用同样的手机,有的人一直打游戏,有的呢只是接打电话,看看时间,电量消耗不可能一样对吧,那么就有个体的使用习惯差异;再者同一部手机,刚入手和使用了好多年,电量的耐用度下滑也能直观感受到,我用来说明个体不可能一直在巅峰状态,没问题吧;十几年前的诺基亚,和现在的智能手机,我们假设他们用同样的电池,,一个拥有着小屏幕,拨号,短信,只能玩玩贪吃蛇推箱子小游戏,一个全面屏,微信微博浏览器各种app,各类特效炫酷晃眼的手游,老少通吃的短视频平台,哪个会先没电显而易见,我以此来说明环境对能量消耗或者是能量需求的影响,也没问题吧(当然其中也包含了做不同事,对应不同的消耗)。
        “个体能量总量的差异”,楼主表述中没有此类与他人对比的苦恼,那就不赘述,下一个。
        “个体习惯差异导致的能耗差异”以及“个体不可能一直处在巅峰”,审视一下自身是否某个时间结点后就长期作息紊乱,睡眠不足,长期久坐,缺乏运动,高油高糖,如果工作需要久坐无法避免,那还有这么多可以做的事不是吗,都是些老生常谈的东西,规律作息,控制饮食,坚持锻炼,实际我在这说或许都多余,不可能不知道这么做是好的,这是生理层面的。抑或是偏向于心理层面的,长期高压环境、慢性压力与焦虑情绪;或是长期缺乏清晰的行动目标时,大脑会默认进入“节能模式”,动力缺失,被动拖延,每天接收海量碎片化信息(抖音一类的短视频、社交媒体推送),大脑习惯了“快速切换刺激”,“信息过载”,可能反而难以适应需要深度投入的任务。
        因为是分开写的,前一次没写完,今天看到楼主疑问已经被解答了,但还是想着把事做完。(下次要不写一部分就发?哈哈哈)
        “环境”的话,就寻找/打造 “无干扰” 空间:如果在家容易被家人打扰,可尝试去图书馆、咖啡馆等公共空间,花点钱组个学习室位置也可以,利用 “环境暗示”强制专注。
        尝试适度减少 “无效/低效社交”:如果与陌生人聊天感到疲惫,不必强迫自己迎合,先专注于修复自身状态;但也不要完全封闭自己,可选择 1-2 个能带来能量的朋友,进行深度交流,避免社交隔离加剧孤独感。个人观点里有一个或许能对应这点“多条路多个朋友,而不是多个朋友多条路”。
        个人建议先去全检,然后从容易得到反馈的小事开始,再进行习惯养成和修改。当然都是个人经验之谈,比较片面,最后祝楼主身心越来越好,无论是否改变,只要自己觉得好就是好(自己最近的想法是其实完全可以活得唯心一点)
山川相缭 发表于 2025-6-25 22:25:52
我能想到的就是:身体情况,睡眠质量,运动状况,用脑情况(经常不用脑也会有脑雾吧)心里问题(如果长期处于被打压状态,脑雾反应力迟钝啥的会很明显,楼主没说应该是没有的)。。改的话可能需要慢慢改,一点点改,毕竟大脑很抗拒改变,一次性刺激的话,反弹也挺大的。
事件带 发表于 2025-7-27 15:55:22
长期处在压力中做重复的事情会这样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虫部落 陕ICP备14001577号-1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015号联系我们FAQ关于虫部落免责声明虫部落生存法则蛙先知RSS

Build with for "make search easier" Copyright © 2013-2025. Powered by Discuz! GMT+8, 2025-8-13 21:50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